智能科技翱翔天空
——周寒宇的无人机之路
        当回忆起你的大三,你所想到的是在图书馆里为了保研考研而战斗,还是在社团组织中独当一面,或是在召唤师峡谷战得天昏地暗。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15级周寒宇的大三是这样的——

        从一个创新创业团队的领头羊到一家科技公司董事长, 周寒宇带领自己的superfly团队与中南3D打印团队、湖南一师橙意教育团队联合,成立了重楼科技公司。在华丽的光环下,只有周寒宇自己最清楚,从团队的初建到公司的创立,每一步都走的不容易。
烧钱的“女朋友”
        大一下学期,周寒宇在深圳参观了百度等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科技公司后,发现自己对人工智能感兴趣。回校后,周寒宇和他的两位同学成立了一个小团队,开始了在人工智能道路的探索。刚接触这个领域的周寒宇从零开始,他自学了c++、java等程序设计语言,当时的一些人工智能技术资料还没有中文版本,他就从纯英文资料下手,在电脑前一点一点地啃程序代码。“我记得写得最艰难的一组代码,整整用了半个月。”
        团队成立之初,他们在学校的创客空间找了个场地。“实验经费是个大问题。”因为实验用的电子原件太过昂贵,周寒宇一个月的生活费只有一千五百元,但一个电子元件的价格就高达两三千元。有时,成品没有达到预想的要求,不得不推倒重来,而这导致的部分材料耗损更加重了他们的经济负担。“经费都是牙缝里省出来的钱!”周寒宇每月生活费拿出五百零用,剩余全部投到研发和技术创新中。“每天三餐就在食堂一碗米饭一个荤菜,当时也不觉得有什么,全部的心思都在代码和技术上了。”无奈这般节省,经费还是不够用。于是周寒宇寻求父母每个月三千的生活费拨款,面对月开销的翻番,周母诧异:“最近是不是找女朋友了呀?”谈到这里,周寒宇笑了笑说:“哈哈,我跟爸妈说是找了个女朋友。因为我想干出点成绩来再告诉家里人我到底在干什么。”就这样,周寒宇以“找女朋友”的名义让自己的经费勉强维持研究。一年后的一天,周母银行卡上突然多了几万块钱,还诧异谁打错了钱,问了问儿子才明白,原来是儿子的这个“女朋友”盈利了。从这时周母这才了解儿子这一两年来为了无人机事业付出了大部分的金钱与心血。
        在无穷无尽的代码编程中、在一次次实验推翻重来的过程中,周寒宇和他的伙伴摸着石头过河,掌握了机器人研发的技术并进行了多项技术创新。 在进行了一年的技术沉淀后,这支已经拥有较硬的技术水平和实力的团队开始参加竞赛。因为竞赛项目的需要,他们选择了无人机,借此机会,团队正式更名为superfly,周寒宇说:“无人机是机器人中最极致的空中机器人,相比在二维运作的智能车,无人机需要更高端的技术。而我们更名为superfly,想把无人机做到极致。”周寒宇的团队一路过关斩将,到2017年8月份,他已经荣获了七项国家级奖项,八项华南赛区和湖南省地区的奖项。这支无人机的科创团队开始在中南校园里成了明星团队。
“开源情怀”
        虽然获得了如此多的奖项,但各奖项的奖金相比工作科研经费的需求也只是杯水车薪。钱能难倒英雄好汉。工作室为了解决经费问题,在网络上销售一些自己制作的无人机,但是销量并不理想。在这个过程中周寒宇发现在无人机制作学习领域有很大度需求。在国内,学习无人机制作的门槛是很高的,很多对其感兴趣的初学者往往无从下手。
于是抱着让更多的人接触学习到无人机制作技术想法。他将自己编写的简单易懂的代码部分无偿开源。周寒宇的技术开源让全国的几千名无人机爱好者借了superfly工作室这棵大树的荫凉。谈到自己的开源情怀,周寒宇说到:“虽然现在商业化严重泛滥,但始终要保持那份情怀的存在,不能被商业吞噬了初心。我想像px4团队在苏黎世理工大学开源一样,让中南大学成为全国首个做开源无人机技术的大学”
“兄弟,终于等到你这句话了”
        有了技术和知名度之后,工作室开始做一些企业的外包项目,随着外包产业的发展逐渐步入正轨,工作室的运营也进入盈利阶段。在一切都开始好转的时候,周寒宇却渐渐觉得力不从心,“工作室的发展似乎到达了一个瓶颈,找不到再发展的空间了”。就在周寒宇迷茫的时候,2017年12月底,一个多年的好兄弟何松涛找到了他,带给他一个新的思路:转型做公司。
        何松涛是周寒宇从小到大的朋友,两人之间的信任以及何松涛手中拥有的市场资源,让周寒宇认真考虑起这个想法的可行性。“真正敲定这个决策是在寒假的时候,感觉确实应该转型了。”周寒宇说到,“ ‘兄弟,终于等到你这句话了’我打电话给他的时候,他就是这么说的”。那份激动在他心中记忆犹新。确定创立公司之后,何松涛联系了湖南当地的媒体,他们开始到各个风投会进行演示、讲演,为公司创立扩大知名度提前打下基础。一切都准备好了,可是,一个问题又冒了出来——产品外壳设计技术。由于Super Fly工作室专攻与钻研内部代码、电路的研发,而作为一个公司销售的产品,外壳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本来打算交给别人来做这个设计,但是成本太高了。”周寒宇提到,“所以就想找能做小规模设计及生产外壳的伙伴,这让我们想到了目前火热的3D打印技术”。在亲自跑遍了湖师大、湖大、中南的3D团队,经过多次洽谈后,最终选择了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中南大学3D打印团队。
        就这样,2018年2月底,湖南重楼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重楼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技术研发提高,掌握了航线规划、GPS全球定位、双目视觉、集群编队等高端技术,进行无人机的个性化定制。
        担在周寒宇身上的责任更重,压力也更大了。与一个纯技术团队不同,作为一个公司,有更复杂的体系;面向市场,有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作为董事长的周寒宇坦言:“公司的发展大趋势我们已经定下,作为董事长,我目前要做的就是好好把技术做扎实,保证不在技术这里出问题。长路漫漫,我们能做的就是走好我们脚下的路,不去浮躁地追求远方的星空,不忘内心最纯粹的热爱。”
材料源中南大学校报(修改)
欢迎加入SPC1全开源无人机,群聊号码:699970474
欢迎加入重楼无人机交流群,群聊号码:572984366

发表回复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